控股子公司

陕鼓集团

返回列表页
2025.10.23
陕鼓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获《人民日报》专题报道

10月22日,《人民日报》推出服务型制造专题报道,走进三家代表性企业实地探访,陕鼓集团就是其中之一。报道以《陕鼓集团——为工业企业当好“能源保姆”》为题,展现了陕鼓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创新实践和显著成效。



以下为报道原文


陕鼓集团:

为工业企业当好“能源保姆”


不仅能定制化生产大型动力装备系统,还能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系统解决方案。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拥有50多年历史的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逐步成长为一家以压缩机制造和工业服务为主的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企业。

“服务型制造”体现在哪里?在陕鼓集团的“智慧大脑”——全生命周期智能远程监测诊断平台,记者找到了答案。

两块大屏幕,一块展示陕鼓能源互联岛全球运营中心的运作,“盯”着陕鼓临潼智造基地的供电、供热、供冷、污水处理、中水利用等能源综合利用情况。另一块展示的是工业服务支持中心,实时显示全球2000多家客户、8000多台套设备的运转情况。

大屏幕上,绿、黄、红三色光点实时闪烁。“数据每3秒更新一次,绿色正常,黄色预警,红色报警,与客户在现场看到的情况一模一样。”陕鼓集团副总经理谢永康告诉记者。

点击屏幕上某企业压缩机组数据,轴心轨迹图、频谱图随即弹出。“这就像给设备做‘心电图’。”谢永康解释道,在后台,有200多名专业人员实时分析数据,及时预警故障,并提供全流程能效诊断及解决方案,陕鼓维保服务团队则积极配合、化解风险,“我们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和智能分析技术,为用户提供远程监测及预测性维修服务,减少非必要停机,为用户节省大量的维护成本。现在,很多钢铁、化工、能源企业都把陕鼓当成‘能源保姆’。”

工业智能服务是陕鼓集团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关键支撑。目前,陕鼓集团的工业智能服务已拓展到13种模式,包括大型装备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大型旋转机械状态监测及远程在线智能诊断、AR工业服务支持等。

不满足于提供单一设备,而是深入能源化工生产全流程,提供工艺优化、能源管理、智慧运维等全生命周期系统服务,是陕鼓推行服务型制造的主要思路。同时,他们还积极应用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推广新解决方案,更好满足客户需求。

在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装车间,记者见到了陕鼓集团的“明星产品”——轴流压缩机。它每小时最大风量可达120万立方米,相当于一分钟能把一个标准足球场面积、3米高的空间装满压缩空气,效率高达92%以上。

在钢铁冶炼领域,这台“工业心脏”至关重要。“把铁矿石炼成铁,需用大量气体通过焦炭生成一氧化碳,这时就需要压缩机从大气中取气、加压后送进高炉。”陕鼓集团总工程师刘忠告诉记者,轴流压缩机的作用是提供“高流量”,离心压缩机则凭借“轴向进气、径向出气”提供“高压力”,二者组合的压缩机组,成为陕鼓破解工业能耗难题的“王牌方案”。目前,陕鼓已向全球供应2600多套轴流压缩机,数量居全球第一。

源于制造,超越制造。陕鼓集团加速推动服务型制造转型,逐步形成以系统解决方案为圆心,设备、EPC、服务、运营、金融、智能化等增值服务协同发展的商业模式。“我们要聚焦主责主业,全面深化服务型制造转型,强化技术创新和核心装备能力提升,加快培育高端装备制造和数智化业务新优势。”陕鼓集团董事长任矿表示。



《人民日报》的专题报道

是对陕鼓服务型制造转型成果的高度认可

更是对陕鼓坚定不移走

服务型制造转型发展道路的肯定和激励


面向新征程,陕鼓将继续聚焦主责主业、深化服务型制造转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致力于通过更深层次的“两业融合”,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不断塑造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画卷中,谱写陕鼓高端装备制造与服务型制造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联系我们
邀请您留下对我们的意见和建议
探索更多